北京社企案例集No.16 | 集善乐业:助身残志坚之友,寻安身立命之道

导读


残疾人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文明的温度计。党的二十大针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特别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然而,大多数残疾人社会服务机构仅提供单一的就业培训,并不能真正帮助残疾人安身立命。事实上,现在残疾人就业市场面临着以下两种困境:第一,残疾是终身性的,残疾人帮扶公益项目只能做到授人以鱼。第二,残疾人岗位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中西部地区残疾人就业问题严峻,但相应的政策补贴却远远少于东部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的残疾人福利岗位稀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针对这些困境,集善乐业试图通过社会企业市场化运营,为残疾人群体打造融合就业基地,提供长期就业指导和商业资源,帮助残疾人群体实现经济独立。


  • 社会目标:坚持走劳动福利型道路,通过社会企业市场化运营,集合多方资源,开发培养残疾人劳动力资源





NO.1
被压缩的残疾人就业空间:集善乐业的创建与发展

集善乐业项目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会于2017年策划并发起,并以公益创投的形式设立下属社会企业集善乐业(北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集善乐业),对项目进行运营和管理。其创始人刘亚衡先生在2009年至2018年期间,曾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重要职务,公益的前身给集善乐业带来了浓厚的慈善文化,也累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对于残疾人就业的痛点,恐怕不会有比集善乐业更了解的社会企业了。这也使得集善乐业在创业伊始就明确了自身的目标群体——群体最为庞大、就业需求最为迫切、融入市场可能性最高的中层残疾人群体——即拥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但是学历相对较低、缺乏一技之长。

创始人刘亚衡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当前残疾人公益事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残疾人群体在参与传统的就业帮扶项目时,往往会陷入两种截然不同的恶性循环。一方面,残疾人群体在接受短期的就业培训项目后,发现仍然不能实现自主就业,从而对相关公益活动失望,更不愿意继续接受就业培训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因招聘不到与岗位相匹配、具有相应技能和素质的残疾人,而对雇佣残疾人失去积极性,仅为了解决残保金,而与残疾人签订非就业性岗位。

之所以残疾人公益事业发展至今会出现这样的困境,是由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残疾人的实际痛点。第一,残疾状态是伴随终身的,传统的短期就业供给项目不能彻底地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前后的巨大落差;第二,传统培训项目没有考虑开发残疾人群体的工作潜能,导致残疾群体难以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第三,东西部残疾人就业供需情况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大,导致面向残疾人群体的岗位供过于求,但中西部福利保障体系相对薄弱,政策补贴较少,企业能够提供的福利岗位也相对稀缺,导致残疾人岗位供不应求。第四,不同残疾人群体的就业迫切程度不同。拥有高学历、高技能的残疾人群体本身拥有广阔的就业机会,不需要依靠公益、社会创业的形式来解决工作问题,而不具备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群体要解决的是基本的行动问题,还需要长期依赖慈善活动,因而那些拥有基本工作能力的低学历残疾人是当前就业意愿最强、就业难题最为迫切的残疾人群体。

基于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深刻思考,2017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决定尝试性地通过社会创业的方式来解决拥有就业意愿与基本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让这些残疾人群体能够适当地接轨市场、开发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源,通过社会企业的形式来培养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创始人刘亚衡先生认为,集善乐业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残疾人朋友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工作,在经济独立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因此,集善乐业一方面在承接商务项目时通过压缩利润空间、减少股东的利润分配来获得竞争优势,使残疾人群体也能够和一般企业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也坚持将90%的利润率用于给残疾人的工资发放,让残疾人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在这样的坚持与追求下,集善乐业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并在第三年就实现了盈利,共创建了8个残疾人融合就业基地,累积培训4500余人,创造了1200余个就业岗位,向残疾人共发放1600余万元劳动报酬。通过集善乐业就业项目,残疾人不仅工作稳定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集善乐业的使命


NO.2
授人以渔的残疾人帮扶道路:集善乐业的运营模式


针对残疾人就业的实际情况,集善乐业创造了一种“总部赋能地方基地”的松散耦合模式,来因地制宜地激活中西部地区残疾人群体的自主能动性,并协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深圳集善乐业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中心、商业企业等,共同为残疾人群体持续输入经济资源、创造就业机会。
(一)“上下一心”的融合就业基地
如何辐射范围更广的地方残疾人群体,是集善乐业期望解决的首要问题。
考虑到中西部地区残疾人群体在就业过程中缺少机会、缺少资源、缺少组织,集善乐业决定在中西部地区成立融合就业基地,将有就业意向和有基础工作能力的残疾人集中起来,形成群体规模来统一承接商业项目。2018年,集善乐业在甘肃张掖成立了该省第一个融合就业基地试点,召集了一批残疾求职者进行就业试岗培训,并以企业名义承接了一系列数据标签、信息审批、客服等东部地区企业的劳动密集型数字业务,并通过这样的模式累计辐射带动张掖五县一区近千名残障人士就业。
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地方残疾人群体的积极性,集善乐业在处理总部与地方基地关系时很好地借鉴了委托代理理论的知识,始终保持着松散耦合的状态,让地方残疾人组织在管理上能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具体来说,集善乐业在构建融合就业基地时,通常在当地寻找有相同价值观的残疾人社会服务机构或组织作为项目在当地所建的融合就业基地的合作运营机构,并聘请一名残疾人作为基地辅导员,配合当地残疾人社会服务机构或组织的负责人进行工作,以保证基地的使命与集善乐业的一致。同时,地方辅导员又被赋予共同管理基地的权利,让他能够尽可能地根据实际情况和残疾人群体需求管理基地团队。在这种模式下,地方辅导员出于对残疾人身份的认同、对地方的熟悉程度,以及对集善乐业使命的认可,能够尽可能地维护和保障基地残疾人群体的经济利益,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在这种模式发展下的融合就业基地,可以逐渐朝着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即不再依赖集善乐业的帮助来承接商业项目。2023年,张掖基地已经开始尝试着合作一些小规模的商业项目,迈出了普通残疾人独立承接商业活动的第一步。

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地方残疾人的上岗率,集善乐业在孵化地方基地时也会根据具体的员工人数配备相应的指导组长,对地方基地的残疾人劳动者进行在岗训练和指导。可以说,相比较总部与地方机构的关系,集善乐业和地方基地更像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在基地还不足以独立应对商业活动的时候,对其进行商业方面的帮扶,但又不断地培育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期望他们有一天能够在不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走向市场。

集善乐业组织残疾人群体集中就业(庆阳基地)

(二)“纵横开阖”的跨部门合作模式

如何让残疾人群体能够顺利接轨市场,是集善乐业期望解决的关键问题。

尽管残疾人就业的名号能够让集善乐业在洽谈商业项目的时候获取一定的“同情分”,但是要真正长久在市场上立足,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商业能力。对此,集善乐业依托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深圳市集善乐业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中心联合京东、申通、蚂蚁等商业伙伴,建立了良好的跨部门合作模式,共同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在物质资源的支持上,考虑到中西部地区残疾人群体缺少合适的工作场所、硬件设备等,集善乐业联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地方残联、地方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多方,为基地的建设提供场地和前期资金支持,极大地降低了项目在地方的运营成本。同时,深圳市集善乐业残疾人就业创业中心也会不定期为基地提供物资福利,来改善残疾人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在商业资源的支持上,集善乐业通过对接申通、京东、蚂蚁等商业企业,为地方残疾人争取数字化适残岗位,或者依托商业平台来鼓励残疾人创业。

在技术与文化支持上,集善乐业向各融合就业基地派驻培训导师,对地方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管理团队进行模式输出、管理输出。在文化资源方面,集善乐业给各融合就业基地奠定了“与人为善、知恩感恩、团结互助、共同成长”的组织文化氛围,引导地方残疾人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经过几年的努力,集善乐业融合就业基地内残疾人工作者职业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与改变。作为申通、京东、蚂蚁等多家大型企业的外包客服团队,集善乐业团队业绩已从最初外包团队排名末端一跃成为外包团队中的佼佼者,多次蝉联外包团队第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发挥。可以说,集善乐业网罗了官方机构、民间非营利组织、商业企业等多方资源,为地方残疾人融合就业基地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赋能地方残疾人群体实现长期就业。

集善乐业辅导员对残疾人员工进行就业指导(桂林基地)

(三)“虚实结合”的数字招聘平台

随着“总部赋能地方”的融合就业基地模式的成功推行,集善乐业也展开了更加丰富的尝试与探索。为了增强残疾人群体自主就业的能力,集善乐业开发了乐业云平台,增加了残疾人群体找到对口岗位的机会,同时也拓宽了残疾人劳动者、残疾人就业组织与商业企业对接的合作渠道,为残疾人融合就业基地的独立自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比较传统的招聘平台,乐业云更能照顾到残疾人就业群体的特征与诉求。由于残疾人面临着更多的求职失败、更多的生存压力,并要承担更高的面试成本、试岗成本,因而是否能够减少岗位错配、提升求职成功率,是支持与鼓励更多残疾人群体走入市场的关键。但是,残疾人群体的个人体征各有不同,适合的工作岗位也大不相同,一般商业企业在设置残疾人福利岗位时较少地考虑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企业在招收残疾人职员后又因为工作不适配而辞退,打击了残疾人群体的就业信心。对此,乐业云平台设置了“就业辅导师”,帮助残疾人求职者能够尽可能详细地描写自己的网络画像,让企业能够根据求职画像来选择招聘对象。通过在求职者和企业之间安置了一个分析员和沟通员的角色,能够显著提升残疾人自主求职的成功率,也降低商业企业在招募福利岗位时的沟通成本,从而鼓励更多残疾人走入职场。

除此以外,集善乐业也在乐业云平台上线了培训就业服务,根据岗位需求来对有意向的残疾人群体提供培训服务,以此来增强商业企业外包业务和残疾人求职者之间的适配度。平台监管服务也增强了乐业云平台招聘求职过程的可靠度,提升了残疾人求职过程中的安全感。

目前,乐业云平台的网络业务还在不断更新完善中,也计划在未来开发相应的小程序、移动设备应用软件等多种形式,来增加乐业云平台的应用面。可以说,集善乐业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线上线下就业项目开发,不仅为地方残疾人融合就业基地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给其他选择自由职业的残疾人群体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求职平台。

乐业云工平台


NO.3
独立行走的残疾人发展路线:集善乐业的未来愿景
如果说,社会企业是一群理想主义者试图构建大同社会的产物,那么集善乐业一定是理想主义作品中的写实派。他们脚踏实地地切中残疾人群体在求职过程中最迫切、最深刻的痛点,选中残疾人群体中数量最庞大、最有可能改善处境的中间阶层,用授人以渔的方式为逐步培养残疾人群体集中就业的能力,并期望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能够借助地方基地鼓励、感染更多残疾人群体、残疾人公益组织走出来,变强大。

目前,集善乐业的努力成果已经获得了来自行业和社会的认可。2017年至2022年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善达网等主流媒体纷纷对集善乐业进行多次报道,充分肯定了集善乐业利用互联网打造的残疾人就业创新模式。2020年至2021年间,集善乐业又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公益节所颁布的“年度公益推动力大奖”。2022年9月,集善乐业又在中国慈善项目大赛中从全国546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主赛道五星优秀项目。同年,集善乐业又荣获向光奖评选年度社会企业TOP10荣誉。在成立以来的六年间,集善乐业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

2022年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颁奖仪式

但是,集善乐业并没有因此满足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他们希望不仅能够孵化出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融合就业基地,也能够孵化出更多能够独立行走、做强做大的残疾人就业组织,让他们能够真正地突破自己的极限,在市场上竞争。

对此,集善乐业提出了未来的短期规划:在2023年,集善乐业希望所发起的项目能够被更多人所熟知,打造的“乐业云”平台初步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在2024年,加强“乐业云”平台与残疾人、企业间的联动,“乐业云”平台成为残障人士与雇佣需求企业首选服务平台。在2025年,集善乐业期望能够推动中国残联、人社部在残疾人就业指导性文件中采用融合就业的概念,将融合就业理念作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核心理念之一,融合就业模式被社会广泛认可;同时也实现,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数达到20个,集善乐业社区赋能“乐业小站”数达到40个、“乐业云”平台注册残障人士数量突破15000人,“乐业云”平台注册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实现融合就业企业突破1000家的可预期目标。通过一步一步的坚实积累,集善乐业希望未来融合就业理念能被广泛接受,在中国残联、人社部等与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政府机构的正式文件中采纳融合就业这种方式,并逐步替代具有强制色彩的“按比例就业”以及具有轻视味道的“安置残疾人”就业这些表述。
在这些短期目标的设置上,也可以看到集善乐业对待残疾人就业的一贯态度:直面现实但从不轻视。他们不但要让残疾人群体获得就业岗位,还要长期地拥有工作机会,还要能够和身体健全的人群平等地求职、就业。



结语


尊重是集善乐业给残疾人求职群体带来的第一个诚意。相比较于施舍、同情、照顾等词汇,集善乐业对待残疾人就业难题始终清醒实际,不会理想化、情绪化地认为弱势群体就应当受到同情,而是想办法让残疾人群体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承接力所能及的业务,到市场中去和其他商业团队一并竞争。
专业是集善乐业给残疾人求职群体带来的第二个诚意。慈善基金会的背景和创始人多年的公益经验使他们并没有完全模仿国外相关社会企业的做法,而是根据中国情境、中国残疾人群体的现实情况规划出一条“集中+居家”的创新就业模式,让残疾人群体真正能够嵌入到工作岗位中。
信任是集善乐业给残疾人求职群体带来的第三个诚意。因为对地方融合就业基地的信任,让地方负责人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团队管理,最大化地提高管理效能,避免了前期交流带来的沟通困难。因为对残疾人群体的信任,相信他们会珍惜工作的机会、会尽全力做到最好,集善乐业积极与商业企业进行合作,承接大量劳动密集型数字业务,与来自各个基地的劳动者们一起打下坚实的口碑。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企业名称:集善乐业(北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产品/服务介绍:

1、“乐业云”线上残疾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2、集善乐业融合就业基地

3、集善乐业残障人才供应基地

联系人:刘亚衡

电话:40011346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蜂巢传媒艺术工作区7-10

微信公众号:



文章作者:
上海财经大学  陈咏昶
来源:《北京市社会企业案例集》
转载请联系xiaxuan@ssicn.org






2023年北京市社会企业认证工作已于今年6月19日启动!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进入2023年度北京市社会企业认证报名通道!
也可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进入申报通道!)

2023年北京市社会企业认证由北京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主办,具体执行工作由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如果您对社会企业认证工作有任何建议、咨询或合作,请与我们联系。 

办公电话:0755-83939114
联系邮箱:shechuangxing@ssicn.org
微信小助手:18565736672(微信同号) 或 扫描上方二维码,我们会邀您进群,届时有专人为您答疑。



首页标题    案例集    北京社企案例集No.16 | 集善乐业:助身残志坚之友,寻安身立命之道